位在宜蘭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,我相信在北部和東部地區的人客,多多少少都應該有聽過也有來過.
我個人也是來過幾次,所以對這個地方還不算太陌生.
只是今天為何又再來一次呢????
(好問題,不告訴你.....)
其實就是剛好路過,也剛好還有時間,所以就.......
(我說了,應該沒有人相信...)
印象中,傳藝中心的入口應該不是在上面的地方,應該是已經改過了.
(我真的很多年沒來了....)
如同下面這張照片,這應該也是新增建的展覽館.
主結構用鋼材搭建,再用木材做為外牆的建材,給人一種復古老工廠的感覺.
每一個展館都很值得各位進去看看.
魯班街
位於園區中央南側位置,為進入園區主要的街道。
右側的五棟建築物,如同手掌般矗立著,象徵工藝手作的溫度與感動。
連接的水池經由波光倒影出,日式建築魚鱗板的層次和黑瓦的沉靜。
街道左側通透的廣場,得以佇足感受與工藝互動的趣味,在紅磚屋內體驗工藝生活的優雅。
以工藝的發明家-魯班為名,透過巧思與技藝引領著您進入典藏工藝的寶庫。
突然發現很多人客擠在巷子口,難道是有什麼表演嗎?
跟著人潮擠過去,原來是在巷子內掛了很多燈泡.
這樣的佈置,其實在白天是看不出有什麼特別.
但是當夜幕低垂時,一盞盞的燈泡逐顆亮起時,我相信這會是一條非常漂亮的小巷.
可以想見,到時後一定又是人山人海.....
文昌街
位於園區中央偏南位置,為文昌祠廟埕向外延伸街屋。
斜坡曲道,呈現傳統街屋建築頭尾不見的特色,立面仿臺灣新竹湖口、三峽、鹿港、臺北大稻埕等各地街屋設計而成,女兒牆與山牆的樣式,帶出日治西洋建築風格,閩南傳統街屋則交置其中。
街面上因食衣住行所衍伸的店鋪,再現傳統繁華熱鬧的街道情境。
大部份的人客都會聚集在文昌街,這裡的每一間店舖都可以進去參觀.
不過這裡的店鋪似乎有重新更換過,所以又花了點時間好好逛逛.
喜歡拍照的人客,整條文昌街處處都是取景的好地方.
我花了很多時間在這裡,走走看看,隨手拍拍.
文具創意館,也可以稱為"文創"館???
熱門拍照點,終於讓我等到短暫的淨空.
其實在我小時後的印象中,早期的雜貨店並沒有"柑仔店"這樣的招牌.
比較常看到的招牌,反而是公賣局的招牌.
園區內有些歷史建築,若現場沒有解說人員,多半都不會特別去留意.
向下面的廣孝堂,我真的是每次來,每次都是路過和經過,完全不會想要去看看.
廣孝堂
原為宜蘭鄭氏家廟,建於日治大正10~14年間(西元1921~1925年),原座落於宜蘭市後聖街,後因道路拓寬必須拆除,在相關人士協助下,拆卸保存正堂並重組復建於傳藝園區。
建築為傳統家廟建築,具有廣東潮州風格,正門上方門印科有篆文「詩、禮」二字,蘊含「詩禮傳家」深遠意義。
正門板上菱花式銅質門環,鏤雕八卦圖案,妝點門板傳統美感。鄭氏家廟為姓鄭家族人共同祭祀,以祠堂凝聚族人情感並緬懷先祖慎終追遠。
藉由廣孝堂建築及內容規劃,呈現人倫孝道的延伸,體現勤儉孝悌、詩禮傳家的精神。
這個好像是......台灣的造型.
很想看看亮燈時,會是什麼樣的情況??
這是我第一次過橋到對面去,因為對面只是個戶外表演廣場.
如果沒有演出,就只是單純的草皮地,沒有什麼遮陽的地方.
但是今天大概又不知道是哪一條神經突然接上了,竟然想過去看看.
(其實是想過去對面取景拍照.....)
站在橋上,果然視野就是不一樣.
沿著散步道,可以看到另一個角度的傳藝園區.
真的很值得一走,人客們可別錯過.
很興奮的在這裡拍照,後來才知道前面掛了"施工中"的牌子.
我想,今天真的把以前沒有參觀過的地方,一次全部都參觀完了.
真的沒有注意到原來在對岸還有這樣的老建築,幸好沒有再錯過了.
黃舉人宅
為宜蘭第一位舉人黃纘緒故居,建造於清光緒3年(1877),原座落於宜蘭市區友愛百貨公司前,後因道路拓寬而遷移至傳藝園區進行復建工程。
傳統三合院民居座北朝南,門樓上的「長挹南薰」說明夏日南風拂薰竹林搖曳的情境,呈現傳統民居田園景象。
正身凹壽的大門上懸掛的「文魁」匾,為清道光22年(1842)榮登庚子恩科舉人,並且由「欽命兵部侍郎福建巡撫部院吳文鎔」為舉人所立。舉人宅內展示包含黃家捐贈的文物,藉由空間展示規劃以及後續空間營運,展示傳統民居生活情境氛圍。
因為現場好像是抓周還是收涎的活動,所以人客非常的多.
剛好前面這個廣場,就不時可以看到小朋友跑來跑去,挺熱鬧的.
也不知道為什麼?
看到這兩棵樹時,就很直接拿起相機拍照.
離開黃舉人宅,在橋上看到對面在廣播搭船的訊息.
我的心開始動搖了,反正今天很多地方都補逛了,何不就一不做二不休......
所以,我已經在船上了......
(這算是上了賊船嗎????)
傳藝中心的內河道本來還算蠻大的,不過今天因為冬山河有活動,所以不能到冬山河去.
後面的飯店區好像也變成了生態溼地區,所以船也進不去了.
從船上的角度,有些會和在地面上的角度是一樣的.
不過,仔細去觀查,還是會有一點點的不同.
-
0
- 0
